
在中平六年(公元189年)的八月,董卓带领着他所指挥的西凉大军,浩浩荡荡地征入了东汉的都城洛阳,借此时间的节点,他实际掌控了整个东汉的政局。董卓在洛阳的种种行为,做法极端、残酷,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,由此,各个地方,特别是关东的州郡,纷纷响应起来,开始了起兵讨伐的运动。到了初平元年(公元190年),多路兵马齐心合力,将袁绍推举为盟主,联合各个关东州郡的力量,展开了对董卓的讨伐。
然而,正史的记载与以后流传下来的《三国演义》所描绘的历史大相径庭,诸如“温酒斩华雄”和“三英战吕布”的激烈场面实际上并未发生。真实的情况是,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并未如预期般势如破竹,各路诸侯虽然名义上聚集,但并没有在统筹指挥下协同作战,像是一盘散沙,彼此之间未能形成合力,更没有对董卓的军队进行有效的大规模进攻。
在这次讨伐董卓的行动中,各路联军分为三路,形成了一条从东至南的弯曲战线。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驻守在河内,冀州牧韩馥则在邺城保持着军粮的供应;由于军事指挥的失误,豫州刺史孔伷在颍川驻兵,而兖州刺史刘岱、陈留太守张邈与他的弟弟广陵太守张超,甚至东郡太守桥瑁、山阳太守袁遗和济北相鲍信以及曹操等,都纷纷在酸枣集结,然而,几万人马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攻势,实际上形势十分严峻。
展开剩余64%随着时间的推移,各路联军的战斗意志逐渐减弱,董卓则一边计划迁都长安,一边在洛阳稳稳与关东联军对峙。然而,面对董卓所掌控的强悍羌胡军团,袁绍诸将十分畏惧,都不敢主动出战。唯一敢于突出重围的曹操试图进攻,但却遭到了董卓部下徐荣的反击,结果以失败告终,没过多久,粮草处于短缺的状态,各军纷纷撤离,士气低落。河内太守王匡及袁术的先锋孙坚也在董卓的兵锋下遭遇惨败,联军在各条战线上均未能取得胜利。
进入东汉的初平二年(公元191年),孙坚在鲁阳重新集结兵力,决定再次出征讨伐董卓。这一次,董卓指派了胡轸与吕布迎击,胡轸作为主帅,吕布则辅佐。然而,胡轸与吕布之间的敌意早已积怨,交战初期胡轸更是直言要斩掉吕布以祭旗。战争刚开始不久,吕布便指挥并州军选择了撤退,未能施展应有的战术,导致胡轸军心动摇,最终在孙坚的猛烈攻击下,残兵被彻底击溃,指挥官华雄也在战斗中落入了敌手,被斩杀而亡。
此时,董卓已决意迁都长安,然而孙坚却不愿就此罢休,继续发动进攻。胡轸与吕布败退后,董卓亲自带领军队迎战,双方在邙山东汉皇陵附近展开了拚杀。在这场决定胜负的战斗中,董卓已经将迁都的安排完成,心思飘忽,根本无意于战斗,而他的部队也忙于护送皇帝和官员、驱逐洛阳居民以及抢劫粮草。然而,孙坚大军士气高涨,在前次胜利的鼓舞下,再次大获全胜,可谓是如虎添翼。
在董卓的军队遭遇全面崩溃后,他留在洛阳的吕布并非能够独挡一面,迅速掌控局势,而是负隅顽抗,最终也选择了逃走。这为孙坚提供了成功攻占洛阳城的机会,他以绝对优势顺利拿下了这座战略要地。战斗过程中,无数的英雄豪杰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逐渐浮现,成就了那个时代的传奇故事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亿配资-线下股票配资-配资导航网-股票投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