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到底是运气还是实力啊。
每次到关键时刻,或者说大家最需要的时候,孙颖莎总能顶上去,这次釜山团体世乒赛决赛对阵日本,又是这样。小组赛的时候,马琳指导脸上那叫一个愁云惨淡,感觉队伍有点起伏,特别是对阵韩国那场,打得挺艰难的。结果一到了决赛,面对日本这个老对手,孙颖莎简直就是定海神针,一单拿两分,而且都是赢的日本选手,你说这算不算一种“救主”的模式。
感觉这几年,中国女乒虽然整体实力强劲,但这种绝对的定心丸式的人物,真的特别需要。不像以前,好像谁上都能赢,现在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小,尤其是日本,他们的年轻选手进步飞快。这次团体赛,要是没有孙颖莎在关键时刻能咬住,比赛结果真的很难说。她和陈梦、王曼昱她们一起,算是中国女乒的“常青树”组合了,但每个人的状态起伏总会有。孙颖莎好像特别擅长在队伍需要的时候,把自己状态调到最好,这种精神属性,可不是光靠技术就能解释的。
我记得去年成都世乒赛,女团决赛也是打得不容易,也是有几场比赛是硬仗。她当时的表现也一样是稳得一批。还有一些单项比赛,当别的队友可能遇到瓶颈的时候,她总能站出来。这种“逢节必胜”或者“逢危必救”的说法,听起来有点夸张,但仔细想想,她在重要比赛的关键节点,确实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抗压能力。你说这算不算是一种天赋,或者说是后天磨练出来的硬功夫。
你看这次决赛,她对阵的平野美宇和早田希娜,都是日本队里比较能打的选手。尤其是早田希娜,进步特别明显,跟孙颖莎的交手也越来越有看头。但孙颖莎就是能赢下来,而且赢得都很干净利落,不像那种靠对手失误赢的。这说明她的技术和心态都是过硬的。马琳指导在场边,看她打比赛,估计心里也踏实了不少。毕竟,作为教练,最怕的就是队员顶不住压力,在关键分上掉链子。
这背后付出的努力,我们普通人可能看不到。就说这次釜山世乒赛,整个赛程下来,每一场比赛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。其他几个主力,像陈梦、王曼昱,她们也很强,但有时候状态不稳定也是会有的。孙颖莎好像就很少出现那种“断崖式”的下滑。她那种稳定的输出,对队伍的士气影响是巨大的。队员们看到她赢了,心里肯定会更有底气,觉得我们有孙颖莎这座“靠山”。
而且,这种“救主”的表现,不是偶然的。你可以翻翻她这几年的战绩,总能在一些“风口浪尖”的比赛里,发挥出超水平。2021年休斯顿世乒赛,她也是独得两分,帮助队伍赢下最后的决赛。2023年的德班世乒赛,也是类似的情况。这种连续的、在压力下能够爆发的表现,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这是多年来在专业队刻苦训练,加上大赛经验积累的结果。
我一直在想,这种能力是怎么培养出来的。是教练组的功劳,还是她自己找到了某种“开关”。每次看到她那种沉着冷静的样子,我都觉得,这才是真正的运动员。输赢是比赛的一部分,但能在压力下,将自己的水平稳定地发挥出来,甚至超水平发挥,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。日本队这次也确实很拼,但我们中国女乒,整体实力和心理素质,还是有优势的。
我们不能因为一场比赛就放松警惕。日本队还在进步,其他队伍也在追赶。但孙颖莎的存在,无疑是中国女乒在未来几年最宝贵的财富之一。她就像一个“保险”,能在最需要的时候,为队伍提供最可靠的保障。这种“救主”的剧本,虽然看着有点戏剧性,但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汗水和努力。
所以,下次再看到队伍遇到困难的时候,我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焦虑了。因为我知道,孙颖莎可能就在那里,准备着,随时准备着,把比赛扛在肩上。这到底是运气好,还是她就是有这种“大心脏”呢?
华亿配资-线下股票配资-配资导航网-股票投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