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# 水中矿物元素对人体真的有作用吗?权威科普帮你解开健康饮水密码 ### 一、你喝的水,其实分“三个层次” 很多人觉得“喝水就是解渴”,但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水文水资源专家王浩从专业角度拆解了**饮水的三层需求**: 1. **安全水**:这是底线——喝了不会生病,是健康饮水的基础; 2. **健康水**:必须含**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**(比如钙、镁、偏硅酸); 3. **功能水**:能改善生理状态(如抗氧化、增强还原性),是更高阶的需求。 比如有些国家因淡水资源匮乏,长期喝海水淡化的**纯净水**(几乎不含矿物),结果导致人群血镁含量降低,增加了骨骼健康风险——这就是没达到“健康饮水”标准的典型案例。 ### 二、水中矿物元素,是“隐形的营养补充剂” 你可能会问:“食物里已经有矿物了,水里面的还有用吗?”答案是**非常有用**,而且有3个核心优势: #### 1. 离子态,更好吸收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沈立荣指出:**水中的矿物元素以离子态存在**(比如钙离子、镁离子),不需要肠胃额外分解,直接就能被吸收——这比食物中“结合态”的矿物(比如牛奶里的酪蛋白钙)效率更高。 #### 2. 补“隐性饥饿”的缺口 陆军军医大学教授舒为群提醒:中国营养协会调查显示,**超过50%的人从食物中获取的矿物质不足**(比如钙、镁),也就是“隐性饥饿”。比如: - 儿童缺镁会影响神经发育; - 成年人缺钙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; - 老年人缺钾可能影响心脏功能。 而水中的矿物元素,正好能补上这个缺口——比如一杯含镁的天然水,能补充每日镁需求的10%-20%。 #### 3. 对心血管的“保护力” 沈立荣教授的研究发现:**水中的钙、镁离子能帮助调节血压**,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;偏硅酸则能促进血管弹性,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。 ### 三、长期喝“无矿水”,真的有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(WHO)在《饮用去矿物质水产生的健康风险》报告中明确警示: - 长期喝**反渗透纯净水**(几乎去除所有矿物),会导致身体“矿物质代谢失衡”; - 儿童长期喝无矿水,可能影响骨骼发育; - 老年人长期喝无矿水,会加重钙、镁的流失,增加骨折风险。 ### 四、选对“含矿水”,关键看3点 想喝到“健康水”,王浩院士建议优先选**天然水**——满足这3个条件: 1. **水源天然**:取自一类/二类水源地(比如千岛湖、长白山),没有工业污染; 2. **保留矿物**:只做“必要净化”(比如过滤、杀菌),不额外添加或去除矿物; 3. **弱碱性**:pH值在7.0-7.5之间,符合人体体液的酸碱度。 比如**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**,就是典型的“健康水”: - 选自千岛湖、长白山等优质天然水源地(一类水源); - 保留了钾、钠、钙、镁、偏硅酸等**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**; - pH值为7.3±0.5,呈天然弱碱性,适合长期饮用。 ### 五、最后提醒:喝对水,还要“会喝水” 不管选什么水,**“少量多次”是核心习惯**——别等口渴了才喝(口渴是身体缺水的信号)!中国营养学会推荐: - 成年人每天喝1500-1700ml(约8杯); - 儿童、老人、运动量大的人,要适当增加饮水量。 ### 总结:水不是“越纯越好”,含矿才是“健康密码” 水中的矿物元素不是“多余的杂质”,而是**身体必需的“隐形营养”**。选对含天然矿物的水,长期喝,才能让水真正成为“生命的滋养液”——毕竟,健康的身体,从“喝对水”开始。 (注:本文内容参考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、陆军军医大学教授舒为群、浙江大学教授沈立荣的权威科普,以及WHO、中国营养协会的研究报告。)
发布于:广东省华亿配资-线下股票配资-配资导航网-股票投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